草莓族這負面標籤用在1981年後出生的七年級生,可愛光鲜的外表,但一碰撞就爛。
抗壓性低、自我意識高、責任感不足,穩定性差見異思遷。真如此嗎?來瞧瞧我遇到的年輕人。
§ 澄心川味素食
主廚1982年次,太太四川重慶人。夫妻倆用心費力調配麵食醬料,花椒、辣椒加上20幾種中藥,發揮神農氏嚐百草精神才有了最佳醬汁風味。因緣際會下有認同素食理念的出資合夥人,於是[澄心]登場了。
花椒品質好, 年輕大廚用料不手軟,我連吃兩碗的紅油炒手,嘴裡盡是滿足的香~香~香~
§ D+或阿常 @duskystory
外甥女1990年次,總覺得她腦袋有天馬行空的本事,自小愛爬文,常悠游於筆耕下的文字世界。
在傳統求學框架下,靠筆吃飯的興趣是不易被認同的,曾經在過程中有著衝突、無奈、沮喪.....
目標在堅持下守護著,孤寂旅程上終獲得回響的鼓舞作伴。
§ 黃X杰(可能是1990年次之後)
遊子返鄉-因為父親中風無法下田,小小的九分地,為了不想休耕很久的土地被污染,第一次種無毒米。
開始連買苗的錢都沒有,朋友說他呆呆的堅持,完全沒有農藥只用有機肥料。採收500公斤的稻穀,產量少到沒人要代工乾燥,只好自己日曬。新小農面臨困境,無毒栽種的辛苦,仍有難得的承擔和勇氣!!
台灣經歷2000年網路泡沫化及2008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風暴,草莓族面臨的社會並非欣欣向榮,而是變化更快速的經濟環境,您我週遭都有熟識或陌生的草莓在各行各業努力著,換個角度理解尊重和他們接軌,讓譽為「神奇之果」的草莓更能精彩煥發。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