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農曆年前三天(1/21)人潮不多的風和日麗天遊賞角板山,大漢溪宛流加上群山圍繞,
角板山在日治時期即是台灣十二景之一,後更有「台灣蘆山」美名,於1987年解嚴後大眾得以一窺美景。
這天殘留尾聲的梅花蹤跡帶給我們有點兒意外的小確幸。
曬著陽光心理很舒暢,溪口吊橋需買門票但每週二休(1/21正是周二),所以我們沒下步道就在公園內散步。
比雅山咖啡座是很好的觀景處,涼亭裡或遮陽棚下坐下喝杯咖啡,放鬆心情還可遠遠眺望吊橋。
救國團是不少四、五年級生的一段特別回憶,想當年的救國團尤其在寒暑假舉辦了很多正向又受學生歡迎的活動,
現今這個推動青年活動的搖籃在時間遞嬗中也退卸了原角色。
沿中正路來到行館,
角板山行館佔地廣大園內樹木成蔭,湖旁一株滿是紅葉的楓樹在綠意環伺中增添一抹色彩。
台灣曾是世界最大樟腦產地,行館內特別圈有標示的六棵特選樟樹散落於園內,各命名為富、貴、平、安、喜、樂,
這六株您都發現了嗎?
全台日治時期碩果僅存的樟腦收納所就在此,走進來憑弔前人的遺跡。
想進一步認識天然樟腦提煉過程可到收納所旁的原護衛宿舍參觀資料特展。
順著地面指標我們漫步到梅園,
走著看著...還有些梅花等著我們,美麗的複瓣粉紅梅更添暖意,梅園梅花盛開景象想必如一片覆蓋的瑞雪,迷人又清雅。
看到梅花樹想到國畫果然厲害,毛筆以濃淡單一墨色加上不同筆法寫實的表現梅花樹幹凹凸紋理和枝幹分叉的效果。
草坪上已有不少櫻花提前蹦跳出來,櫻花一處一處的開著,
放眼望去覺得熱鬧極了,此番前來純粹想感受一下園區的好風景,雖然梅花花期已結束櫻花季尚未開鑼的過渡期,山光水色的景緻仍教人不虛此行。
行館內有很多歷史資料及照片,個人覺得來看看應該會有些體會感受。
半日遊賞近尾聲,回程路過介壽國小發現學校有不一樣的櫻花,不知是否台灣原生種?
南來北往遊客若非自行開車,在介壽國小附近桃園客運車站特別查看班車資料在大溪桃客總站轉搭往復興、巴陵、高繞方向的公車,在復興站下車就對了。